汕尾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
莲花山南麓
珠江三角洲东岸
东连揭阳,西临惠州
北接河源、梅州
南面广袤南海
这里
是四季如春的广东海岛第一市
是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
是物产丰饶的美食之城
是西承东联桥头堡
是东海岸重要支点
这里是善美之城
汕尾
汕尾夜色
汕尾城市名片
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地
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首批全国文明渔港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青梅之乡
中国水鸟之乡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
中国魅力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
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
中国滨海休闲旅游优秀目的地城市
广东省文明城市
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汕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是“沙坑文化”发祥地。
今汕尾市境,春秋时期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汕尾大地散居古越民生息繁衍。东晋咸和年间境内首设海丰县,隶东官郡。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今汕尾陆丰市南部立碣石卫城,统辖九所、设防保疆,为“惠潮二郡门户”。清雍正九年(1731年)分置陆丰县,海陆丰辖境基本趋定,领兴贤、石塘、金锡、杨安、石帆、吉康、坊廓七都,逐渐演化成今之汕尾市境。
明·嘉靖海丰县境图[来源:《明清海丰县志》(校注本)]
清·乾隆陆丰县治图(来源:《陆丰县志(全)》)
清·乾隆陆丰县治图(来源:《陆丰县志(全)》)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时辖城区、陆丰县、海丰县、陆河县。
汕尾市区旧容(来源:汕尾市档案馆)
汕尾历史照片(来源:汕尾市档案馆)
今汕尾辖城区、海丰县、陆河县,代管陆丰市,另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华侨管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品清湖新区等4个管理区或功能区,域内设置深汕特别合作区。
汕尾之名,来源于这里海沙冲聚成海滩(沙坝、沙陇线),而先民们聚落多位于沙陇线尾部,“线”“沙”谐音“汕”,先民又有以方向指名之习惯,故得“汕尾”。人们为美好寓意,将“尾”谐音“美”,汕尾建市后,随着普通话流行使用,“汕”亦谐音“善”,汕尾因此又获得一个美丽的代名——“善美”。
汕尾市区旧容(来源:汕尾市档案馆)
汕尾城市新貌(来源:汕尾市创卫办)
汕尾文化荟萃,是多种文化交汇地,共拥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四个古老的稀有剧种,以及陆丰滚地金龙、甲子英歌舞,城区的汕尾渔歌,海丰的麒麟舞,陆河的河田高景。此外,还拥有钱鼓舞、博美飘色、甲子贝雕、碣石麦秆画等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凭借着种类丰富、匠心独具、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汕尾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正字戏剧照(来源:陆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白字戏新编剧目《彭湃之母》舞台照(来源:汕尾市文广旅体局)
西秦戏《刘锡训子》剧照(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陆丰甲子贝雕(来源:陆丰市地方志办)
陆丰碣石麦秆画(来源:陆丰市地方志办)
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汕尾作为党领导的最早的大规模农民运动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和中国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先行地,“农民运动大王”彭湃、革命战士郑重、杨其珊等英雄人才辈出。
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风物也孕育出了一批在政治、文化、艺术、社会学等领域卓有建树的英才,如中国民族学家杨成志、中国战地文学先驱丘东平、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家与演奏家马思聪、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等。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家与演奏家 马思聪(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来源:汕尾市地方志办)
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汕尾美食数不胜数,承载着浓厚独特的风土人情。
烟火气十足的海鲜市场中,海鳗、虾蟹、乌贼、花甲等鲜美海产琳琅满目;纵横交错的背街小巷里,薄饼、虾饼、层糕粿、鱼丸、纸牌糕、九毛膏等地方特色美食回味无穷;温暖和睦的街坊邻里间,咸茶、擂茶和菜茶甘香醇口,被热情好客的汕尾人民用以日常社交待客。
优良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还使汕尾这片土地培育出了丰富的风物特产,其中海丰油占米、海丰虎噉金针菜、海丰莲花山茶、陆河青梅、陆河木瓜等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甲子鱼丸,是广东省十大渔港之一的陆丰甲子港特产,以新鲜海鱼为原料,形佳味美、鲜甜爽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甲子鱼丸(来源:陆丰市地方志办)
陆丰博美虾饼,以手工制作为主,烤制的馅料风味独特,浓郁香甜,融合了闽南和潮汕美食的特点,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口碑,畅销广东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
博美虾饼(来源:陆丰市地方志办)
捷胜石针粿,是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等沿海地的特色海鲜美食,以海胆为主食材制作,香味醇厚,是重大节庆宴席上的佳品。
捷胜石针粿(来源:汕尾市城区地方志办)
纸牌糕,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特色糕点,因状如纸牌轻薄而得名。纸牌糕选用优质糯米为主原料,加以猪油、芝麻、冬瓜丁等食材,口感清甜爽口,甜而不腻。
捷胜石针粿(来源:汕尾市城区地方志办)
海丰油占米,粒长饱满、晶莹通透、香气浓郁,米泛丝光无腹白,2020年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可塘油占米种植基地(来源:海丰县)
皇斋虎噉金针菜,种植地处汕尾海丰莲花山脉的五指障山脉以东地区,口感爽脆、营养丰富,2011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虎噉金针菜(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海丰莲花山茶,条索紧实,汤色黄绿明亮,香气为清香、栗香带火香,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种植历史,2021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海丰莲花山茶园(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陆河青梅,肉质细脆、外皮光滑、圆形端正、肉多核小,2005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陆河青梅(摄影:彭桂雄)
陆河木瓜,果实长圆形,个头适中,果型端正,肉质细嫩,气味芳香,2013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陆河木瓜(来源:汕尾市档案馆)
汕尾地处南海之滨,是广东海岛第一城,拥有881个海岛,居全省第一;有长达455.2公里的海岸线,占全省的11.1%;还拥有12个渔港和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品清湖。
绵延的海岸线上,散布着沙滩、奇岩、岛礁、古迹等迷人的滨海风光,“神、海、沙、石”兼备,具有“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号称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汕尾的历史、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1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汕尾八景”——红场星火、玄武灵声、有凤来仪、遮浪奇观、金厢银滩、莲峰叠翠、五坡正气、南万椎涛,远近闻名。是理想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国内现代旅游新地标。
海丰县城红色文化街,为海丰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及其周边环境和建筑全面升级打造而成,集地标景观、文化品牌、市民活动、城市形象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展现汕尾海陆丰苏维埃时期的光辉革命历史、民族复兴奋斗史以及新时代的老区新貌。
海丰县城红色文化街(来源:海丰县地方志办)
红海湾旅游区,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部,区位条件优越,海岸线蜿蜒曲折,沙滩连绵,沿岸礁岩多姿,滨海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海滨风光,是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理想之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海湾旅游区——南海寺(来源: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金厢滨海红色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陆丰市金厢镇,有周恩来活动居址、金厢红色文化馆、虎洞革命遗址、周恩来同志渡海公园等景点,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滨海风光旖旎。
陆丰金厢银滩(来源: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铜鼎山旅游区,坐落于汕尾市区北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树木郁郁葱葱,建有中国第一大龙耳方鼎——“铜鼎盛世”,游乐项目丰富多样,吸引众多游客登山游玩。
铜鼎山旅游区(来源:汕尾市城区)
汕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素称“粤东桥梁”。
汕尾正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构建铁路、高速公路、城际线、水上客运、港口、机场的陆、海、空立体交通格局,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广汕、汕汕铁路相继通车,兴汕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深汕西改扩建工程汕尾段、揭普惠高速南延线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汕尾迈入融湾“1小时交通圈”。
广汕铁路汕尾段长沙湾特大桥(来源:汕尾市交通运输局)
汕汕铁路汕尾段鳌江特大桥跨鳌江(来源:汕尾市交通运输局)
同时,汕尾加快《汕尾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制和《汕尾港总体规划》修编,深化龙川至汕尾铁路规划研究论证,谋划汕梅铁路;谋划推动高速公路向县城、中心镇、旅游节点覆盖,构建各县区“15分钟高速圈”。
当前,汕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建设成效显著,为满足人民出行需求、进一步加强汕尾同粤港澳大湾区沟通联系、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促进两地经济循环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来源:汕尾市交通运输局)
凭借得天独厚的商业区位优势,汕尾重视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空前力度和超强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经济保持积极回稳的发展态势,成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新增长极。2023年,汕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0.8亿元、增长5%,增速排名全省第7位,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汕尾城市新姿——海上栈道(来源:汕尾市地方志办)
迈向新征程,汕尾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深化落实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聚焦“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汕尾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