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市产业招商云图
汕尾市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下辖市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华侨管理区,陆地面积5271平方公里,总人口360多万人,旅居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130多万人。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开疆辟土,播种文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海丰县,为汕尾地区县级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孙中山《治国方略》中称之“小香港”。
聚力发展,腾飞在即。如今,汕尾正借力全面改革、创新发展的春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经济带、深圳都市圈等重大历史机遇,致力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已然成为投资热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汕尾市产业发展规划----陆河县包括第一产业发展规划、第二产业发展规划、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陆河县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发展概况
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申报陆河青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陆河县“共光万亩梅园”获评省4A 级农业公园。新型农业主体不断壮大,截至目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2 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2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3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 1 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扎实推进,形成了上护香蕉基地、河口田墩油柑基地、东坑青梅、蜜柚基地、水唇青榄、青梅基地、南万茶叶基地、螺溪毛竹基地、河田“菜篮子”基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
一产发展定位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功能拓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加强与大湾区食品和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消费群体,将我县优质稻、青梅、木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推向湾区市场,打造成适配大湾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地。
一产发展规划
我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具备农业与多种产业复合功能的多元集群空间为目标,主要围绕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载体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展开工作。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方面,我县实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系列培育工程,引导优质特色农产品向生产优势产区集中,因地制宜推动“多镇一品、数村一业”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各镇根据自身地理条件重点发展青梅、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在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载体方面,我县规划建设国家级青梅产业园,夯实青梅产业基础,提升青梅深加工能力,同时积极创建省级茶叶产业园和省级油柑产业园。我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农业项目有:广东天种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陆河和进茶业生态园建设项目、河口清风中药材种植项目和水唇镇护径村麒麟山万药谷建设项目。
重点发展产业
积极引进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功能拓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重点加强与大湾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对接,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消费群体,将我县优质稻、青梅、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推向湾区市场,打造成适配大湾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地。
陆河县第二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主导产业方面,我县初步形成了以建筑装饰材料、新能源产品、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平台方面,2020 年 12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陆河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认定面积 318.81 公顷,主导产业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建筑装饰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截至目前,高新区入驻企业达58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规上企业1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
二、产业发展定位
依托坪山陆河产业共建平台,承接“双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充分汲取发达城市发展经验和创新要素,打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主动融入“双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吸纳更多新兴产业落户我县,助力我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与周边兄弟县区形成产业配套、资源互补、错位发展等协同合作模式,推动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
三、产业规划
我县以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在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方面,我县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将高新园区确定为“双轴两心四片区”的空间规划结构,并提升园区基础配套和打造智慧园区,从而谋划建设“互联网+智能园区”。同时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微旅游业等业态,推动形成“以产养城、以城促产、以城带乡、以乡助城”的发展格局。在规划建设产业方面,我县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特色产业,融入省“双十”产业集群。
四、重点发展产业
1.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方面,重点研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立足我县发展实际,主动对接行业头部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终端设备、电子材料等产业链中缺失环节企业的引进工作,努力形成行业头部企业带动以及电子信息制造全产业链配套的产业集群。
2.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产业方面,紧紧依托陆河“中国建筑装饰之乡”品牌优势,发挥伟泰新型建材、燕浩新型材料、豪顶新型材料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基地。
3.新能源产业方面,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比亚迪汽车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对接新能源汽车项目,吸引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陆河。
4.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围绕数控模具、精密铸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领域,推动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5.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充分利用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持续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引进科技企业落户高新区孵化器基地,重点开展生物医药的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造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特色载体。

4.产业链:依托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优势,瞄准大湾区先进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着力引进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实力强的动力电池及材料、车用电机企业等相关项目入园集聚发展。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电池零部件、汽车内饰生产、电池组装及轨道钢结构项目,促进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积极拓展西部片区建设发展,做大做强建筑装饰材料产业。依托“中国建筑装饰之乡”品牌优势,着力补充完善建筑装饰产业链,围绕室内装饰、幕墙、景观、家具、高档五金卫浴、软装等行业,引进行业知名企业,打造建筑装饰行业全产业链集群。延伸建筑装饰材料产业链,围绕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家居硬件、智慧城市硬件等建筑行业产业链,培育打造建筑材料集散地。
5.招商重点:高新区将围绕主导产业,以强链补链延链为主攻点,大力引进铝型材、五金零部件制造等符合主导产业发展的上下游配套项目,不断吸收食品加工、建筑装饰材料类企业入驻,建成若干个特色产业“园中园”,创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招商引资磁场效应,致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
6.代表企业:汕尾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汕尾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陆河县维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森钢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有限公司、陆河中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陆河国泰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邓李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7.优惠政策:陆河县制定出台了《陆河县招商引资工业产业项目优惠政策》《陆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试行)》《陆河县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在投资建厂、厂房租赁、企业上市、技术创新、高效益发展、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如对建设生产厂房容积率>1.2且按投资合同约定如期开工、投产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奖补100元;对租赁厂房且年产值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照实际租用面积给予每月5元/平方米补贴;对新上规的工业企业给予第一年20万元,第二、三年产值对比上年增长超过10%的给予每年10万元的奖励;在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内,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晋级5000万元级别、2亿元级别、10亿元级别的,按照该企业首次晋级年度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中县分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支持等。
8.联系人:李健超 0660-5591938
陆河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概况
电商行业渐成规模、电子商务服务基本延伸至镇(乡)村,入选 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设计,目前全县有螺洞世外梅园、南万花海两个 3A 级景区,“醉美山水、人间仙境”线路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水唇螺洞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 年,全县接待游客 12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34 亿元。
二、产业发展定位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美丽大花园。对接“湾区带”城市多元的文化旅游消费和绿色生态产品需求,做强做大农旅、文旅、红旅、体旅“四篇文章”,唱响“花泉林歌、悠然陆河”品牌,加大生态气候养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打响“中国生态养生之乡”品牌,让“绿水青山”真正转换成“金山银山”。

共光梅园
三、产业规划
我县各镇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业,例如东坑镇积极拓展乡村旅游新体验,精心打造富口金银花、榕江玫瑰和稻田景观等“由珠及链”的榕江源美丽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河口镇依托红色欢乐谷、对门文化广场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和研学旅行产业。我县积极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旅游+农业、旅游+文创、旅游+工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引导农业、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向旅游业不断延伸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旅游业态。